法于阴阳——天人合一的养生思想
2024-02-19 
说了这么多关于阴阳学说的话题,想必您已经明了阴阳学说不是虚幻玄秘,而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。人类依赖于客观环境而生存,并不断发现和总结适应客观环境达到自利的方法。古代先贤为我们总结出的经验是——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。提出这个法则的是古代传说中黄帝的太医岐伯。中医学的开山之作《黄帝内经》就是以岐伯与黄帝对话方式写成的。黄帝向岐伯询问:“我听说上古的人,寿命都能过100岁,还行动不迟缓。现在的人,只有人家百岁年龄的一半,行动和劳作能力就都衰退了。这是世道不同了,还是人在退化呢?”(余闻上古之人,春秋皆度百岁,而动作不衰;今时之人,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,时世异耶?人将失之耶?)这段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,从统计数据趋势分析,人类的平均寿命是在延长的,从1949年到现在,社会平均寿命几乎翻番。为什么古代会相反?也许这段话为了强调养生的重要性,不排除应用夸张手法。还有一种可能性,那就是上古时代医疗水平非常有限,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,只有强健者能获得较高的寿命,其他相对体弱的遭受自然淘汰了。于是后人能看到的前辈,都是高寿体健之人。不论前提属于什么情况,黄帝的本意是传播后面要说的养生之道: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。食饮有节,起居有常,不妄作劳,故能形与神俱,而尽终其天年,度百岁乃去。今时之人不然也,以酒为浆,以妄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不知持满,不时御神,务快其心,逆于生乐,起居无节,故半百而衰也。”这里的“知道者”,是那些知晓道理法则的人。“法于阴阳”指效法阴阳之道。从外部环境来说,要遵循阴阳交替的自然规律,顺时而为,顺势而为。比方说,过于熬夜的人,颠倒阴阳,很容易导致生理机能失常,表现为精神委靡、食欲不振、面色晦暗、眼睑浮肿、皮肤干涩、发质枯燥、易发口疮等等。民间流行的冬令进补是符合阴阳之道的。冬至以后,天道从至阴向阳转换,阳气开始孕育生发,进食助阳的温补之品,符合大自然的生物节律,也是为春天的蓬勃生机积蓄能量。自然界很多生物现象都是为了顺应天地阴阳以保持物种的繁衍。如候鸟的迁徙,就是最明显的趋利避害。蛇冬眠也是同样的道理。秋天植物凋零,蛇不容易伪装自己,能捕获到的食物逐渐减少,自己反倒容易成为鹰的猎物,冬眠就成为蛇类明智的选择。当然,蛇冬眠主要是由它的生理特点决定的。蛇是冷血动物,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,深秋气候使它们感觉到冬天临近的信息,它们就会成群钻入洞穴,选择冬眠的方式利用地暖来保护自己。也有人根据阴阳学说分析,蛇属于阴性体质,在气候为阴的秋冬季节,蛇以冬眠方式减少体能消耗,避免身体阴阳失衡。这一解说,却也符合时令养生的原则——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。

健康生活SPA,赋予你更美丽,体验休闲自在